不能直接降糖的纳豆激酶,或将成为1950万糖尿病人的福音发表时间:2023-12-21 12:51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病,可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便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并发症。事实上,DR 是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视觉损害,甚至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目前,我国大约有1950万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R。在18~74岁的糖尿病患者中,DR总患病率为16.3%,其中约1/5处于威胁视力也即随时会失明或部分失明的阶段。 也正因此,DR所导致的盲瞎和低视力已成为从国内到国际都很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DR是除糖尿病肾病之外,相对比较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至于发病机制,DR则是最为复杂的,涉及许多分子、生物化学机制,且各机制之间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血糖检测 目前,总结出来的与DR有关的病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周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Norrin信号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等。在治疗上,也主要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的药物为主导或一线治疗方案。 然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却也只对50%的DR患者有效。所以,科研人员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探索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及药物。 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以及纽约大学联合开展的《纳豆激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即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则为DR的药物治疗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项历时半年之久的动物实验表明,纳豆激酶几乎可以从目前已知的多个DR病理机制上发挥干预作用。唯一可惜的是,该实验采用的是玻璃体内注射的给药方式,至于长期口服对DR的干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与证明。 即便如此,亦可见纳豆激酶的神奇之处。 更何况,纳豆激酶具有高度食用安全性,即使尚无人体临床试验表明在口服给药之下纳豆激酶亦可发挥全方位的抗DR作用。 但有朱玉之前,经济条件许可且糖尿病病程较长者不妨一试,至于病程较短者服用纳豆激酶,或许能降低糖尿病继发DR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