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中国首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斑竟有逆转的可能!发表时间:2023-12-21 12:53 长久以来,动脉粥样硬化都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尤其颈动脉斑块。然而,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心血管疾病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尽早采取措施,不仅可叫停动脉粥样硬化,连斑块都可以消退。 该项研究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的Guiomar Mendieta医学博士及其团队耗时6年完成。 整个研究共纳入3471名年龄在40-55岁的参试者。其中,1529人在参试前已经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最终,通过研究开始时、第3年以及第6年共计三次的三维血管超声(3DVUS)检查发现: 经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在1529人中,有123人的颈动脉斑块成功消退了,占比达8%。 这些干预措施包括戒烟、控制总热量以及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将血压、血脂以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老化改变,且从青春期便已开始发生、发展。 其中,最典型、危害最大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型便是颈动脉斑块(在影像学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1.5mm即为斑块),它会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颈动脉血管的狭窄。 最关键的是,不稳定性的斑块极易破裂出血并形成血栓,而在短时间内完全堵塞血管,进而使大脑失去血液供应。 有数据表明,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斑块破裂出血所导致的脑梗死,占了整个脑梗死病例的80%,其发病率之高,堪称“C位”。 颈动脉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及起始段,且是与增厚的颈动脉血管内膜呈一个整体。除此之外,其检出率还奇高。在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几乎就没人能不遭其“荼毒”的。 这么高的检出率,让人们对颈动脉斑块普遍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即颈动脉斑块必然存在也必然难以消退。就连相关研究都很少,有一种集体躺平的感觉。 好在命运的齿轮终于开始良性转动起来了。 2023年12月1日,即在Guiomar Mendieta医学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发布不到月余后。又一项与颈动脉斑块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横空出世。 两者不同的是,Guiomar Mendieta医学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重在为人们拨开了迷雾,重塑了信心,而后者则在具体方法论上更进一步。 是日下午2点,我国国内首个纳豆激酶应用研究中心,即心血管健康管理与纳豆激酶应用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浙江杭州。 该研究中心由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和日生研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在整合多方临床专家支持资源的基础上联合设立,旨在进一步提升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非药物干预领域的应用水平。 作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的重头戏,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群贤毕至之际,发布了NSKSD纳豆激酶在我国的首个临床试验成果。 NSKSD纳豆激酶上市于上世纪90年末,迄今已在全球上市近25年。在这25年间,NSKSD纳豆激酶不但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更是启动并开展了十多项只有药物才会开展的人体临床研究。 2010年底,NSKSD纳豆激酶正式进入中国,截止现在也快有十四载之久。在这十四年中,始终有一个问题横亘在人们心中:NSKSD纳豆激酶既往开展的临床研究都是以他国人群为对象,其所揭示的功效是否也会在身体禀赋、饮食习惯截然不同的国人身上体现出来? 是以,在日生研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的推动下,从2021年起,NSKSD纳豆激酶便启动了在国内的一系列人体临床研究项目。 而历时3年,NSKSD纳豆激酶中国首个临床试验,即“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课题也终于出了成果。 据课题组领衔专家,杭州市一医院原常务副院长、杭州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钱申贤教授介绍: 即使NSKSD纳豆激酶只是非药物的功能营养食品,我们依然参照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标准开展并完成了此项课题研究。 杭州市一人民医院城北分院、杭州老年病医院原执行院长同时也是课题专家组核心成员的陈宁主任进行了成果汇报。 作为NSKSD纳豆激酶中国首个人体临床研究课题,《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课题组先后完成了97人次的产品服用(每日8000FU摄入量,并由日生研生命科学提供产品)及各阶段的临床数据采集。 其结果表明:服用NSKSD纳豆激酶90天后,反应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指标都显著下降。 而D-二聚体先升后降的动态数据也充分表明NSKSD纳豆激酶在体内发挥溶栓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意外收获:NSKSD纳豆激酶不但可溶栓、抗凝,还能降低血管中膜厚度,改善颈动脉斑块。 NSKSD纳豆激酶溶栓、抗凝功能早已被国际多项人体临床研究所证明,其中一项研究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的子刊。 这是NSKSD纳豆激酶人体临床研究里程碑式的成果,改善颈动脉斑块这个功效的新发现无疑又将开创纳豆激酶应用历史的新纪元。 更激动人心的是:在传统的干预措施下,颈动脉斑块消退的比例只有8%,也即Guiomar Mendieta医学博士及其团队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此相比,NSKSD纳豆激酶的表现就更值得想象和期待了。 据发布成果所示,服用90天NSKSD纳豆激酶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和增厚中膜的改善率分别高达46.7%和42.1%。 这两组数值也许不是很高,但问题是8%的改善率是在6年的长周期下获得的,而这次临床研究给到NSKSD纳豆激酶的观察周期只有90天。诚如陈宁院长所言,如果假以时日其效果将是惊人的! 国际、国内两项人体临床研究成果如此呼应而出,看似巧合,更是势所必然。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重新看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还要对纳豆激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以更客观、深入的角度对待纳豆激酶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 |